來源:華中科技大學協和深圳醫院
文末附招募患者詳細信息
本網訊(文、圖/科教部 杜冀暉;編輯/宣傳統戰科)近日,華中科技大學協和深圳醫院“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外泌體霧化吸入治療新冠感染后慢性咳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的臨床研究”項目啟動會順利召開。該項目由協和深圳醫院臨床醫學轉化中心牽頭開展,是國內首次開展的干細胞外泌體霧化吸入治療新冠感染后慢性咳嗽的臨床研究項目,并在中國臨床試驗注冊中心(Chinese Clinical Trial Registry)完成注冊。會議由協和深圳醫院臨床醫學轉化中心主任杜冀暉主持,廣州醫科大學再生醫學與3D打印轉化研究中心張智勇教授作為醫院三名工程團隊合作專家出席此次會議,協和深圳醫院副院長陳宏翔、劉巖松、科教部部長周汝云、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陳濟明、感染科主任余治健以及新冠康復門診研究者及學術骨干參加了會議。會上,此臨床研究項目負責人杜冀暉主任首先介紹了項目實施背景和研究方案、入排標準及知情同意書等,并與各位臨床專家就項目實施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案進行了熱烈討論,為后續項目開展做好充分準備。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大約10%至20%的新冠患者在急性新冠感染后會出現持續癥狀。常見癥狀有疲倦、持續(慢性)咳嗽、嗅覺味覺喪失、肌肉疼痛,記憶力和注意力問題(“腦霧”)等。新冠感染后較長一段時間出現的這些輕重不等的癥狀,被稱為“新冠感染后綜合征(Post COVID-19 Syndrome)或稱長新冠(Long Covid)”。研究數據表明,新冠病毒感染后出現持續性咳嗽的患者比例達18%,由于新冠病毒主要侵犯呼吸道黏膜,導致出現局部炎癥反應、氣道高敏反應性,因此,新冠病毒感染后咳嗽更嚴重和持久。目前臨床仍缺乏對新冠感染后綜合征的有效治療方法,關注到新冠后慢性咳嗽對患者的困擾和臨床治療的緊迫性,我院干細胞臨床轉化中心與三名團隊張智勇教授主動請纓,在院領導的積極推動下,與感染科、呼吸科臨床專家迅速溝通,討論采用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外泌體霧化治療的可行性,順利完成臨床方案設計、并通過醫院科研倫理委員會審查。
該項臨床研究目標旨在探索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外泌體霧化吸入治療新冠感染后慢性咳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希望利用干細胞外泌體介導的免疫調節、抗炎作用,降低氣道炎癥反應、促進受損組織的修復再生,有效改善患者癥狀及促進康復。基于外泌體具有低免疫原性、穩定性較高、易于儲存的特點,采用霧化吸入治療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吸收藥物,是一種創新性給藥途徑。據杜主任介紹,該臨床研究項目的順利啟動得到協和深圳醫院院領導的大力支持,是目前國內首次將再生醫學技術應用于“長新冠”慢性咳嗽治療的臨床研究,在干細胞外泌體創新技術的臨床適應癥探索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項目共同負責人張智勇教授表示,非常榮幸能夠合作開展此項研究。他說:“干細胞外泌體是一種具有巨大潛力的新型療法,我們將高標準地完成項目,期待能夠有所突破,讓更多患者受益,實現更多的國際首創臨床研究和轉化成果?!?/span>劉巖松副院長祝賀本項目正式啟動,表示醫院將對干細胞外泌體臨床研究項目開展予以全方位支持,希望研究者做好知情同意與受試者保護,規范臨床研究過程和隨訪,希望本項目成功實施并結出碩果,造福百姓。陳宏翔副院長表示,此項干細胞外泌體臨床研究是我院從是從0到1的創新項目,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社會價值。希望項目組不斷努力、克服困難,高質量地完成臨床研究,為醫院申報國家干細胞臨床機構及項目備案奠定堅實基礎。